复读让我从社恐变卷王

曾经的我,是那种在课堂上被老师点名都会脸红到耳根的人。高三一整年,我总坐在教室最后一排,课本挡着脸,生怕和同学有眼神接触。高考失利后,我躲在家里哭了三天,没想到复读这一年,竟把我从社恐逼成了敢和老师抢讲台、和同学比刷题的 “卷王”。
被逼出来的 “第一次举手”
刚进长沙某复读班时,我依然延续着 “隐身” 模式。早读时把头埋进书里,下课就趴在桌上假装睡觉,连去食堂都要等同学走光了才敢去。直到第一次月考,数学只考了 68 分,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你试卷上的错题,很多是上课反复讲过的,是不是没听懂?”
我攥着衣角说不出话,老师突然把教案塞给我:“明天早自习,你来讲这道题的思路。” 那一晚,我对着镜子练了十遍,紧张到失眠。第二天站在讲台上,声音抖得像秋风里的叶子,可当看到台下有人点头时,突然就不慌了。讲完题的瞬间,教室里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我摸着发烫的脸颊,第一次尝到 “被看见” 的滋味。
刷题小组里的 “胜负欲”
复读班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每周五下午搞 “题海战”。一开始我总是躲在角落自己刷题,直到有天发现同桌的物理错题本记得比我详细,连解题步骤旁边都画了受力分析示意图。那天晚上,我把自己的错题本重新誊写了一遍,还加了不同颜色的批注。
第二天故意把本子放在桌角,果然被同桌看到了:“你这方法不错啊,要不我们组队刷题?” 就这样,我们仨成立了 “冲刺小组”,每天比谁先到教室,谁的错题整理得更清晰,甚至连课间去接水都要比谁跑得快。有次模考我总分超了同桌 3 分,他拍着我肩膀说 “下次必赢你”,那种带着笑意的较劲,比一个人闷头学有意思多了。
敢和老师 “讨价还价” 的底气
以前问老师问题,我要在办公室门口徘徊十分钟,最后还是把问题咽回去。复读班的化学老师特别严格,总说 “不懂装懂才丢人”。有次我对一道实验题的答案有疑问,纠结了两节课后,硬着头皮敲了办公室的门。
没想到老师听完我的想法,竟然说 “你这个思路更简单”,还让我把解法写在黑板上给全班看。从那以后,我成了办公室的常客,有时候甚至会和老师争论题目的最优解法。有次为了一个英语语法点,我们争得面红耳赤,最后老师笑着说 “你这股劲儿,考不上好大学都难”。
现在的我,再也不是那个躲在角落的社恐少年。复读这一年教会我的,不只是知识,更是敢于争取、不怕较劲的勇气。原来 “卷” 不是贬义,是认清目标后,连自己都敢超越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