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去年九月,我在衡阳复读班日均刷 8 张试卷,却在第一次模考掉了 50 分。错题本堆成小山,却没时间回头看。直到班主任翻出我三个月前的数学错题:“你总在同一类题摔跤,刷题量不如思考量。” 后来改用 “3:1 法则”—— 做 3 道新题就回头复盘 1 道错题,月考排名竟悄悄往前挪了 18 名。记住,复读不是比谁题多,是比谁漏洞少。
凌晨两点的娄底复读学校走廊,曾有我啃单词的身影。持续半个月后,早读课频频睡着,文综选择题错得比应届生还多。校医说:“熬夜是透支明天的精力还昨天的债。” 后来强迫自己 23 点前睡,清晨 6 点半起来背书,反而记住的知识点更多。湖南的冬天很冷,但清醒的头脑比冻僵的手指更有用。
总盯着同桌的进步速度,看到她数学考 130 分就失眠。直到发现她偷偷在笔记本写:“羡慕她英语总能及格”,才惊觉每个人都有软肋。把 “别人的分数” 换成 “自己的目标”,比如 “这周要把文言文实词多背 20 个”,反而活得更踏实。复读班是赛道,不是战场,对手从来只有过去的自己。
物理一直拖后腿,却羞于问老师,直到第三次模考崩盘。晚自习硬着头皮找老师,他竟从抽屉翻出我入学时的试卷:“早看出你在这里卡住了。” 原来老师比我们更清楚漏洞在哪,主动开口就是在节省时间。湖南的复读老师见过太多学生,你的犹豫,他们早就看穿了。
走过这些弯路才明白,复读的智慧不在于 “重来一次”,而在于 “避开老路”。愿你少踩坑,多进步,明年六月笑着走出考场。
翻页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正。
相关知识推荐
第一次在复读班崩溃是模考后,文综选择题错了 18 道。躲在教学楼楼梯间给妈妈打电话,话没说两句就哽咽。挂了电话发现班主任还在办公室改卷,她泡了杯热可可递给我:“同升湖的香樟叶要落三次才到春天,你急什么?” 那晚在错题本扉页抄下校训:“行胜于言”,后来这句话成了崩溃时的镇定剂。
复读班第一天,我抱着课本缩在最后一排角落。数学课老师提问时,明明会做却攥紧笔不敢抬头,手心汗湿了草稿纸。课间同学讨论题目,我假装刷题,耳朵却偷偷捕捉他们的对话 —— 这是我在常德汇文复读学校的常态。第一次月考后,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你物理选择题全对,却从没在课堂上发过言,可惜了。”
招生老师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