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复读生亲述:父母反对复读,我如何坚持?
更新时间:2025-07-29 10:18:001613人浏览
问题描述:
去年 7 月 23 日,我的高考分数刚过二本线。盯着屏幕上的数字,爸爸把烟蒂摁灭在烟灰缸里:“去读民办本科,早毕业早挣钱。” 我攥着衣角说想复读,妈妈突然提高声音:“你表哥复读一年降了 50 分,你还折腾什么?” 那晚,我把专科录取通知书撕成碎片,第一次和父母冷战。
提示:相似问题,细节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老师,3~15分钟获得解答! 立即提问
老师解答
回答仅供参考

复读招生网本地老师
官方
专业本地老师团队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查分夜的争吵声撞碎录取通知书
去年 7 月 23 日,我的高考分数刚过二本线。盯着屏幕上的数字,爸爸把烟蒂摁灭在烟灰缸里:“去读民办本科,早毕业早挣钱。” 我攥着衣角说想复读,妈妈突然提高声音:“你表哥复读一年降了 50 分,你还折腾什么?” 那晚,我把专科录取通知书撕成碎片,第一次和父母冷战。
湘江边的秘密调研
躲在房间里,我翻遍衡阳本地复读学校的招生简章。趁父母上班,溜去湘江边的复读机构蹲点,拦着走出校门的学生问:“你们爸妈支持吗?” 一个戴眼镜的女生说:“我爸当初把我准考证藏起来,现在天天给我送汤。” 我把 32 个复读成功案例记在笔记本上,算出二本升一本的概率 —— 比直接读民办本科的就业优势高出 47%。
用账本敲开沟通的门
僵持半个月后,我把账本摊在餐桌上:左边列着民办本科四年学费 8 万,右边是复读班学费 1.2 万。“如果明年考上公办一本,四年能省 6 万,还能选喜欢的专业。” 爸爸盯着账本不说话,妈妈突然说:“你要是敢偷懒,我就把你的书全卖了。” 这句话,我当是默认。
月考后塞进门缝的成绩单
第一次月考后退了 10 名,妈妈又开始念叨:“早说过你不是读书的料。” 我把错题本和计划表贴在墙上,每天学到凌晨。第三次月考前进 50 名,我把成绩单折成小方块塞进父母房门缝。早上发现桌上多了杯热牛奶,杯底压着张纸条:“周末带你去买过冬的被子。”
现在我坐在衡阳某重点中学的复读教室里,窗外的香樟树和去年家门口的那棵很像。原来坚持不是和父母对抗,而是用行动证明:我们都在为同一个家努力,只是选择了不同的路。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正.
考生困惑 一对一解答
正确填写考生信息,即可得到免费专业答疑。
相关知识推荐

“非全日制本科”复读价值大辩论 湖南
在湖南复读市场,“非全日制本科该不该复读” 已成为争议焦点。一边是 “学历门槛不可破” 的现实焦虑,一边是 “时间成本耗不起” 的理性权衡,这场辩论背后,是复读生对人生路径的艰难抉择。
1614人浏览

湖南复读产业“暴利链”与学生权益保护
湖南复读市场的火爆背后,一条隐蔽的 “暴利链” 正引发争议。从动辄数万元的学费到层层加码的 “保过费”,复读产业的利润空间远超普通教育机构,而学生权益受损的案例却屡见不鲜。揭开这条利益链条的面纱,成为规范复读市场的当务之急。
1614人浏览

“后高考时代”复读经历对人生影响的长期追踪 湖南
在湖南,每年有近 3 万名学生走进复读课堂。当高考的硝烟散尽,这场 “二次冲刺” 的影响并未止步于录取通知书 —— 它像一颗投入人生长河的石子,在数年后仍荡漾着绵延的涟漪。对湖南多届复读生的追踪调查显示,复读经历的长期影响远比 “考上好大学” 更复杂多元。
1611人浏览

长沙同升湖复读学姐:如何熬过崩溃期?
第一次在复读班崩溃是模考后,文综选择题错了 18 道。躲在教学楼楼梯间给妈妈打电话,话没说两句就哽咽。挂了电话发现班主任还在办公室改卷,她泡了杯热可可递给我:“同升湖的香樟叶要落三次才到春天,你急什么?” 那晚在错题本扉页抄下校训:“行胜于言”,后来这句话成了崩溃时的镇定剂。
1610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