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压轴题拆小问拿分

数学压轴题是湖南高考数学的 “分水岭”,不少复读生因畏惧其难度直接放弃,白白丢失 12-14 分。其实,压轴题的 3 个小问往往由浅入深,前两问的分值占比高达 70%,只要掌握 “拆小问” 的技巧,完全能拿到基础分甚至高分。
小问关联:前问是后问的 “钥匙”
压轴题的小问之间存在严密逻辑链,第一问的结论常是第二问的前提,第二问的思路又为第三问铺垫。比如函数导数题中,第一问求 “函数的单调区间”,第二问可能就需要用单调区间分析极值,第三问则在此基础上证明不等式。
复读生要养成 “回头看” 的习惯:解第二问时,先检查第一问的结论是否可用;解第三问时,梳理前两问的思路是否有借鉴之处。长沙明德达材复读部的数学组数据显示,能利用前问结论的学生,压轴题平均得分比不利用的高 5 分。
第一问:稳拿 “送分题”,别怕简单
压轴题第一问通常考查基础概念或简单应用,难度相当于中档题。比如数列题第一问可能求 “通项公式”,立体几何题可能求 “线面角的正弦值”,只要套用课本公式或常规思路就能解决。
同升湖复读生总结:“第一问看到‘求导’‘求通项’‘证明平行’,直接按基础题型处理,别想太多。” 即使完全不会后面的题,保证第一问正确率(约 4-5 分),就能超越 30% 的考生。
第二问:找 “衔接点”,用前问结论破题
第二问难度中等,关键是找到与第一问的衔接点。若第一问求了 “函数 f (x) 的零点”,第二问证明 “f (x)>0” 时,可利用零点划分区间讨论;若第一问证了 “数列 {an} 是等差数列”,第二问求 “前 n 项和” 就能直接用等差公式。
遇到卡壳时,可尝试 “反向推导”:假设第二问结论成立,看是否需要第一问的条件;或把第一问的结论当作已知条件,代入第二问的式子中化简。明达中学的数学老师强调:“第二问的核心是‘用已证结论铺路’,哪怕只写清这一步,也能得 2-3 分。”
第三问:抢步骤分,不贪全对
第三问难度最大,但按步骤给分的规则能帮复读生抢分。比如解析几何题第三问求 “最值”,即使不会完整求解,写出联立方程、判别式、韦达定理等步骤,也能得 3-4 分;导数题证明不等式,构造函数、求导分析单调性的过程,同样有分数。
复读生要避免 “要么全对,要么全错” 的心态。去年考上中南大学的学生分享:“压轴题第三问我只写了 3 个公式,就得了 3 分,最后总分刚好过线。” 记住:高考按步骤给分,写对一步就赚一步的分。
避坑指南:别在小问里 “绕圈子”
拆解小问时要注意:
第一问没思路,先跳过后两问,回头再试(避免因小失大);
前问出错会影响后问,因此第一问要反复验算;
第三问耗时别超 10 分钟,优先保证其他题正确率。
数学压轴题的拿分关键,是把 “大题拆成小题做”,用前问的 “梯子” 爬向后问的 “平台”。对湖南复读生来说,每天用 1 道压轴题练习 “拆小问、找关联、抢步骤分”,高考时至少能多拿 5-8 分 —— 这几分,可能就是改写命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