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足先抢易题

高考考场上,时间分配是门学问。对湖南复读生来说,遇到时间紧张的情况,与其在难题上死磕浪费时间,不如果断转向易题抢分。这不是退缩,而是用策略最大化得分 —— 毕竟,把会做的题都拿下,往往就能超过多数竞争对手。
3 秒判断 “易题”:用 “三看” 定优先级
考场上判断一道题是否为 “易题”,无需深入解题,3 秒内就能做出判断。
看题型特征 选择题前 5 题、填空题前 2 题、大题前 1-2 问,通常是命题人设置的 “送分题”,考查基础知识点,步骤简单。
看知识点熟悉度 看到题目能立刻回忆起相关公式、定理或答题模板,比如历史题中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化学题中 “离子方程式书写”,属于可快速突破的易题。
看计算量 物理、数学题若题干数据简单,且不需要复杂推导(如只涉及一次函数计算),优先作答;反之,若题干冗长、数据繁琐,暂时跳过。
长沙明德达材复读部的班主任总结 最后 30 分钟内,至少能从易题中抢回 15-20 分,关键是不被难题绊住脚步。
抢分动作:“快准稳” 三步法
确定易题后,答题时要做到 “快准稳”,避免二次浪费时间。
快读题 用圈点法划出题干关键词(如 “不正确的是”“至少”“范围”),避免因审题失误返工。
准落笔 直接写答案或核心步骤,比如数学选填题算出结果就填,文综大题直接列出关键词,无需过度修饰。
稳过渡 做完一道易题立刻标记,接着寻找下一道,中间不犹豫、不回头检查,全部易题做完后再统一核对。
同升湖复读生小吴分享经验 去年模考时数学只剩 20 分钟,他跳过最后两道大题,专注做完前面 3 道选择题和 1 道填空题,抢回 12 分,最终总分刚好过一本线。
避坑指南:这些情况别犹豫
时间不足时,最忌讳 “不甘心”,以下三种情况必须立刻转向易题。
一道题思考超过 1 分钟仍没思路 此时再耗 5 分钟也未必有结果,不如用这 5 分钟做 3 道易题。
计算过程反复出错 说明状态不佳,继续硬算只会浪费时间,易题的简单计算更易得分。
大题已耗时 10 分钟仍未完成 哪怕只剩最后一步,也先放下,把后面易题的分数拿到手,有余裕再回头补做。
明达中学的复读生曾总结 考场上 “恋战难题” 的学生,平均比 “抢易题” 的学生少得 10 分以上,区别就在于是否懂得及时止损。
最后 10 分钟:用 “捡漏法” 再捞分
若时间只剩 10 分钟,连完整做易题都来不及,可用 “捡漏法” 抢分。
选择题不会做但能排除 2 个选项,果断蒙一个(概率上比空着强);
填空题若为计算结果,可根据题干数据猜一个合理数值(如长度单位为米时,结果大概率在 1-10 之间);
大题写公式 物理、数学题写出相关公式,文综题列出答题框架(如 “背景 + 经过 + 影响”),即使没算出结果,也能拿到步骤分。
复读生经历过一次高考,更该明白 “得分为王” 的道理。时间不足时,抢易题不是放弃追求,而是用清醒的策略为自己争取更多机会。记住 高考是场总分战,把能拿到的分数牢牢攥在手里,就是最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