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读孤独感太强怎么办?湖南过来人社交建议

每年8月,湖南各地的复读基地准时“封楼”。铁门一关,手机一收,400多个陌生人被塞进同一间教室,却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2024届湖南师大附中复读班毕业生刘欣雨,曾用“一个人对抗全世界”形容那段日子。今天,她把亲测有效的5条社交建议写出来,希望给正在复读的你一点温度。
一、把同桌变成“战友”:每天互批1道大题
复读班座位每月滚动,但第一周的同桌往往决定你第一个月的情绪走向。刘欣雨的做法是:主动向同桌发出“互批邀请”——每天晚自习最后10分钟,交换数学或文综大题,用红笔打分并写一句鼓励。一个月后,她和同桌双双把数学从70分提到102分。“批注里一句‘你的步骤比答案更简洁’,比父母的100句加油都管用。”
二、利用“湖南特色课间”:3分钟槟榔社交
在湖南,课间嚼槟榔是一种“硬核社交”。学校虽禁止携带零食,但小卖部仍卖2元一包的“枸杞槟榔”。刘欣雨每天第二节下课冲去小卖部,顺带给前后桌各买一包,3分钟站在走廊一起嚼,顺便吐槽上节课的圆锥曲线。她说:“别小看这3分钟,槟榔的辣劲把尴尬瞬间蒸发。”(不嚼槟榔的同学可用无糖薄荷糖替代,效果一样。)
三、加入“操场夜跑团”:耳机共享歌单
夜深后,宿舍熄灯,孤独感最容易泛滥。刘欣雨和5个同楼层女生组了一个“夜跑团”,每晚22:10—22:30在操场慢跑两圈,规定必须共享耳机:第一圈听别人歌单,第二圈换成自己的。有人放周杰伦,有人放Taylor Swift,还有人放《琵琶行》朗诵版。两圈下来,大汗淋漓,心里的郁结也被节奏打散。
四、写信给“未来的自己”:周五统一投递
学校每周五下午发手机15分钟,刘欣雨却用它来写信。她给3个月后的自己写明信片,投进教学楼一楼的“时光信箱”(其实是旧纸箱贴上“POST”字样)。信里写:“希望你在二模时能写完英语作文。”三个月后收到回信,她在教室后排哭得像个孩子。“原来我真的做到了。”班主任后来把这件事推广到全班,信箱很快塞满了五颜六色的卡片。
五、把老师变成“树洞”:预约10分钟走廊谈话
很多人以为复读老师只关心分数,其实湖南大部分复读班主任都接受过基础心理培训。刘欣雨每周三晚自习前,会提前在微信小程序预约老师的“走廊谈话”时段,每次10分钟,不讲成绩,只聊状态。她说:“把孤独说出来,就已经好了一半。”后来学校干脆把周三定为“情绪日”,走廊上总有三三两两的学生和老师并肩站着,像一幅温暖的剪影。
最后的叮咛
复读不是把一个人关进孤岛,而是把一群暂时落水的人绑在一起上岸。当你觉得孤独时,请记住刘欣雨写在明信片上的那句话:“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只是先醒了。”愿每一个湖南复读生,都能在嚼槟榔的辣味、夜跑的脚步声、老师的走廊谈话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同伴与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