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为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第二次:元狩四年(前119)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乌孙。
张骞出使西域又称张骞通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
建元元年(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张骞任皇宫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联合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
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趁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举世称道。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是:
1、促进中国与西域的文化交流。
2、配合了汉当时的战略安排。
3、加速了丝绸之路的开拓。
4、从此西域成为中国的传统势力。
5、加强了人民对外开拓的精神。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正式任命张骞为使者,派匈奴降将堂邑父给他做翻译。他们又应征了100多人,从陇西(今甘肃省)出发前往西域,队伍随身还携带了大量的行装和礼物。几经辗转,张骞一行人终于历经10年找到了月氏国。但这时的月氏国的情形与以往已大不相同了。月氏国自国王被匈奴杀害后,大臣们拥国王的夫人做了王,生活十分安乐,如今已不愿再回到几千里之外的故乡去对付匈奴。
当张骞等人重新回到首都长安时,13年已经过去。张骞拜见汉武帝后,谈了月氏国不肯出兵的原因,还详细谈了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汉武帝听得入了迷。为了表彰张骞的卓越贡献,汉武帝拜他为太中大夫,拜堂邑父为奉使君。
公元前119年,汉朝将匈奴赶到了漠北。通往西域的道路就此通畅。此后,张骞和他的随从几次出使西域,到过36个国家,为沟通西域和汉朝的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后来,人们习惯把张骞开通的汉朝到西域的道路称为“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为的是军事目的,但预期的目的没完成,却为汉朝展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汉朝的威名也远播四海。
翻页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正.
相关知识推荐
学习计划是提高高中生物学习效率的关键。需要了解每个学期的课程安排,以便为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其次,要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科目都能得到充分的复习。最后,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计划,保持灵活性。高中生物学习方法接着往下看吧。
高中生物很差要学会总结错题。将做错的题目进行分类总结,找出常见的错误类型和知识点的薄弱环节。定期复习错题,可以有效避免在同一类型的题目中重复犯错。并且建议大家多做题,吸取经验。
高中生物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碳链;细胞的基本骨架:蛋白纤维;生物膜的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以外部的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交替连接而成的基本骨架。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容,大家可以参考。
想要提高化学成绩,要学会学习。主要表现在会听课,提前预习新课,错题要及时改正并总结,平时做题复习要注意查缺补漏,学习要有目的性,不能每天盲目的跟着老师的节奏走,要知道自己哪里学会了,哪里还存在疑问,然后及时补救。
招生老师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