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发卷前3分钟做啥

对湖南复读生而言,高考考场上的每一分钟都可能影响最终结局。尤其在发卷前的 3 分钟,看似无事可做,实则暗藏 “定海神针” 般的作用。这 3 分钟用得好,能快速进入考试状态,避免因慌乱错失分数;用得不好,可能导致整场考试节奏紊乱。
第 1 分钟:“三查两调” 稳心态
发卷前的第一分钟,核心是 “排除干扰,锚定当下”。首先完成 “三查”:检查准考证、身份证是否放在桌面左上角(按监考老师要求摆放),确认 2B 铅笔削好、黑色签字笔有 3 支以上(笔尖粗细一致),翻看草稿纸是否有破损(如有及时更换)。这些动作看似琐碎,却能通过 “掌控感” 缓解紧张。
随后进行 “两调”:调整座椅高度(双脚能平踩地面最佳),调整呼吸节奏(用鼻深吸 4 秒,嘴慢呼 6 秒,重复 2 次)。长沙明德达材复读部的心理老师强调:“此时别想‘去年没考好’‘这次必须逆袭’,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笔和纸’上,大脑会自动切换到‘考试模式’。”
第 2 分钟:“扫描战场” 定策略
当监考老师开始分发试卷袋时,利用这 1 分钟快速 “扫描” 试卷结构。注意事项有三:
看试卷类型是否与自己报考类别一致(如文综 / 理综、A 卷 / B 卷);
数清页数和大题数量(避免漏做最后一页);
快速标记 “眼熟” 的题目(比如语文的默写题、数学的选填前 5 题)。
同升湖复读部的学霸们有个秘诀:“看到熟悉的题型,心里默默说一句‘这题我练过’,用积极暗示建立信心。” 但切忌试图 “秒杀” 难题,此时的目标是 “心中有数”,而非提前解题。
第 3 分钟:“神经预热” 通思维
发卷前最后 1 分钟,重点是让大脑和手部进入 “工作状态”。可做两个小动作:
用手指在桌面上 “空写” 常用公式(如数学的三角函数公式、物理的受力分析步骤),激活肌肉记忆;
默诵作文开头万能句式(如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照亮前路”),让语言中枢提前启动。
明达中学的复读生分享:“我会在草稿纸边缘写一遍自己的名字和考号,笔尖触纸的瞬间,紧张感会突然减轻。” 这个动作看似多余,实则是在通过 “完成小事” 积累掌控感,为后续答题铺垫节奏。
禁忌提醒:这三件事千万别做
发卷前 3 分钟有三个 “雷区” 需避开:
不要东张西望看其他考生(容易被他人状态干扰,误以为 “别人都比我淡定”);
不要反复擦拭笔尖(过度焦虑的表现,可能导致手汗增多影响书写);
不要默念 “千万别考砸”(负面暗示会强化紧张,换成 “我准备好了” 更有效)。
去年考上中南大学的复读生回忆:“去年高考时,我用这 3 分钟检查了文具,默背了英语作文模板,发卷时立刻就进入了状态。感觉那 3 分钟像给大脑‘热机’,比盲目紧张有用多了。”
对复读生来说,考场细节决定成败。发卷前的 3 分钟,不是等待的空白,而是掌控考试节奏的 “黄金预备期”。把这 3 分钟变成 “定心丸”,才能在接下来的两小时里发挥出最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