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遗传题总错?长沙明达复读班“基因系谱图”秒杀法

在湖南高考生物试卷中,遗传题尤其是基因系谱图分析题,常以 “压轴题” 姿态出现,成为复读生失分重灾区。长沙明达复读班的生物组老师经过三年总结,提炼出一套 “四步秒杀法”,帮助学生在复杂系谱图中快速锁定遗传方式,精准计算概率。
第一步:先判 “显隐”,看 “无中生有”
明达复读班的课堂上,老师常说:“系谱图里藏着密码,‘无中生有’是隐性,‘有中生无’是显性。” 即双亲表现正常却生出患病孩子,该遗传病必为隐性(如白化病);若双亲患病却生出正常孩子,则一定是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去年湖南模考卷中的 “多指系谱图”,通过 Ⅱ-3 和 Ⅱ-4 均患病、Ⅲ-1 正常的信息,可直接判定为显性遗传,排除所有隐性选项。
第二步:再定 “位置”,找 “性别关联”
确定显隐性后,需判断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明达复读生总结出两个关键点:若为伴 X 隐性遗传,会出现 “男病母必病,女病父必病”(如红绿色盲);为伴 X 显性遗传,则表现为 “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如抗维生素 D 佝偻病)。若不符合上述特征,且男女患病比例接近 1:1,基本可确定为常染色体遗传。去年真题中 “血友病系谱图”,因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且符合 “交叉遗传” 特点,可快速锁定伴 X 隐性。
第三步:标 “基因型”,用 “填空法”
在系谱图中用字母标注已知个体基因型,显性用大写(如 A),隐性用小写(如 a)。明达老师强调:“先写确定的,再推不确定的。” 例如显性遗传病患者基因型为 AA 或 Aa,若双亲均为 Aa,子女正常则基因型必为 aa。对于不确定的个体,用 “” 表示(如 A),再结合亲子代关系逐步补全。这种方法能避免遗漏可能的基因型组合,减少计算错误。
第四步:算 “概率”,分 “步骤乘加”
概率计算是最后难点,明达复读班推崇 “分步拆解法”:先算亲本产生配子的概率,再算子代组合概率。若涉及多情况(如显性个体可能为 AA 或 Aa),需用 “加法原理” 将不同情况的概率相加。例如计算 “Ⅱ-5 与 Ⅱ-6 再生患病孩子的概率”,需先确定二者基因型及比例,再分别计算每种组合的患病概率并累加,比直接套用公式更不易出错。
掌握这套方法后,明达复读生的遗传题正确率从平均 42% 提升至 78%。其实遗传题的本质是逻辑推理,记住 “显隐看有无,位置看性别,基因型填空,概率分步算”,就能让复杂系谱图变得清晰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