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授时历是元朝。《授时历》,为公元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实施的历法名,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赐而得名,原著及史书均称其为《授时历经》。其法以365.2425日为一岁,距近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5.92秒,精度与公历(指1582年《格里高利历》)相当,但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
《授时历》,每月为29.530593日,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它正式废除了古代的上元积年,而截取近世任意一年为历元,打破了古代制历的习惯,是我国历法史上的第四次大改革。
明初颁行的《大统历》基本上就是《授时历》,如把这两版历法看成一版,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一版历法,达三百六十四年。
《授时历》为公元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六月至公元1280年(至元十七年)二月间,许衡、王恂、郭守敬、杨恭懿等在东西六千余里,南北长一万一千余里的广阔地带,建立了二十七所测验站点,进行实测完成(即四海测验)。
元朝《元朝名臣事略》、《元文类》等史料均记载许衡为《授时历》主编,特别是许衡遗著《许文正公遗书》卷十二有《授时历》全文—《授时历经》。
《授时历》为元朝中书左承许衡、太子赞善王恂、都水少监郭守敬共同制订而成。
许衡
许衡(公元1209年5月8日-1281年3月23日),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怀庆路(今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人。元初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天文学家。
许衡自幼勤读好学,之后为避战乱,常来往于河、洛之间,从姚枢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与姚枢及窦默相讲习。元宪宗四年(公元1254年),许衡应忽必烈之召出任京兆提学,授国子祭酒。至元六年(1269年),奉命与徐世隆定朝仪、官制。至元八年(1271年),拜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又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修成《授时历》。至元十七年(1280年),因病归怀庆休养。
王询
王恂(1235-1281)是元代数学家、文学家。字敬甫。中山唐县(今河北唐县)人。生于元太宗七年,卒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幼小从刘秉忠学习数学、天文、后与郭守敬一道从刘秉忠学习数学和天文历法,精通历算之学。
郭守敬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
翻页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正.
相关知识推荐
高考化学赋分制是一种根据考生卷面成绩进行等级划分,再依据等级赋予对应分数的制度。具体而言,将考生的化学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其中,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相对应的赋分区间分别为100~86、85~71、70~56、55~41、40~30五个分数区间。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是高考化学的必考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等。考生需要深刻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五个统一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北宋时期科技、文化繁荣,南宋时期遭遇金朝侵略。元朝由蒙古族建立,成吉思汗是建立者。明朝进行了海外航行和贸易活动,成就了郑和下西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大家可以看一看。
招生老师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