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作为一名带过七届复读班的班主任,我见过太多凌晨五点的灯光,也听过太多深夜的叹息。但每当有人问我:“复读到底值不值得?” 我都会想起小敏 —— 那个在查分夜哭到失声,却在一年后笑着把录取通知书拍在我桌上的姑娘。
复读,从来不是失败者的退路,而是清醒者的重启。
许多家长总问我:“孩子平时成绩不错,这次发挥失常,该不该再战一年?” 我的回答总是:“先问问他是否甘心。” 复读最残酷的真相在于:它只对 “不甘心” 的人有效。去年敷衍早读、逃避错题的孩子,若依然觉得 “凑合就行”,即便再读三年也是徒劳;而真正被 “我本可以” 刺痛的人,才会在第二次机会里长出铠甲。就像小敏锁进柜子的手机,密密麻麻的错题本,那不是苦行,而是她亲手拔掉心里那根刺的过程。
比刷题更重要的,是学会 “驯服焦虑”
复读班的窗边总贴着这样的标语:“你怕的不是题海,是心里那艘没方向的船。” 我曾观察过一个现象:主动选择复读的学生,后期反而比应届生更从容。为什么?因为他们把 “未知的恐惧” 转化成了 “可控的路径”。小敏曾分享她的秘诀:每晚睡前划掉错题本的三道题,无论多累都写一句 “今日胜昨日”。这种微小而确定的进步感,才是对抗焦虑的真正武器。
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光,终会照亮前路
复读教室里最动人的,从来不是横幅口号,而是无声的默契:
关于 “万一考砸” 的灵魂拷问
常有家长红着眼眶问我:“要是明年更差怎么办?” 我的回答很直接:人生从无万无一失的选择,但有不留遗憾的全力以赴。去年毕业的小林,复读后仍以两分之差错过理想院校。但他在告别信里写道:“这一年让我看清自己多能扛事 —— 现在哪怕进普通大学,我也敢竞选主席、带队竞赛!”复读的终点从来不止于分数,而是让你彻底摆脱 “怯懦者” 的人设。
此刻窗外玉兰又开,倒计时牌翻过新页。看着教室里那些埋头的背影,我总想起一句话:“所谓逆袭,不过是平凡人把‘不甘心’熬成了‘不退场’。” 若你也在犹豫,不妨问自己:十年后的你,会更遗憾 “没敢试”,还是更感激 “我试过”?
还有任何疑问?欢迎咨询复读招生网(www.hnfudu.com),高复老师时刻在线免费提供温馨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正.
相关知识推荐
本文以高复班班主任视角,分析复读的心理挑战和适合场景,强调潜力未尽者才值得复读,同时肯定直接上大学的明智之处。建议学生基于自身情况决策,强调勇气和自知的重要性,鼓励负责任的选择。全文情感真挚,聚焦学生与家长的困惑,提供实用指导。
2025年湖南新高考“3+1+2”模式下,575分对应的全省位次大约在物理类前18%、历史类前12%左右。这个分数已能触碰到部分211高校的中外合作专业或省内一本热门专业。要不要复读,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招生老师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