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双减” 政策实施后,学科类培训机构大规模缩减,但复读培训市场却因升学需求呈现特殊态势。在湖南,针对复读生的教培服务从公开转向隐蔽,“地下市场” 悄然兴起,其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收费标准混乱等问题,给复读生及家长带来新的选择难题。
“双减” 政策明确限制学科类培训机构开展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培训,但对高中复读培训未作直接规定,这一政策空隙让湖南复读教培市场出现转型。昔日公开招生的复读培训机构纷纷注销办学资质,转而以 “学习咨询”“家庭教育指导” 等名义继续运营。调查发现,长沙、衡阳等地出现大量 “一对一私教工作室”,通过家长群、熟人介绍等隐蔽方式招生,部分机构甚至在居民楼内开设 “小班制复读课堂”,规避监管检查。
地下复读教培市场缺乏监管导致乱象频发。长沙某家长反映,孩子报名的 “名校师资复读班” 实际授课教师无教师资格证,缴费后机构以 “个性化服务” 为由多次加价,3 个月培训费用高达 5 万元。湘潭某隐蔽培训机构因师资不稳定,半年内更换 4 名数学教师,导致学生课程衔接断层。教育部门数据显示,“双减” 后关于复读培训的投诉量同比上升 45%,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退费难、教学质量差等方面。
当前复读教培监管存在明显盲区。湖南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双减” 政策未将复读培训纳入学科类培训监管范畴,且地下机构隐蔽性强,日常巡查难以发现。部分家长明知机构不正规,仍因 “升学率承诺” 选择铤而走险。业内人士指出,需尽快明确复读教培机构的资质要求和监管主体,填补政策空白。
规范复读教培市场需多方发力,既要完善政策细则明确监管边界,也要引导家长通过正规渠道选择复读服务。只有扫清地下市场乱象,才能为复读生营造健康的升学环境。
翻页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正。
相关知识推荐
近年来,湖南为助力贫困县复读生实现升学梦想,推出了 “贫困县复读生” 专项资助政策。该政策本应成为寒门学子复读路上的 “及时雨”,却在实际落地过程中遭遇诸多阻碍,让部分亟需帮助的学生望而却步。
在湖南复读备考过程中,除了知识复习和心态调整,户籍与学籍问题往往被复读生及家长忽视。随着高考政策不断规范,“户籍与学籍分离” 已成为潜在报考风险点。了解相关政策要求、识别风险类型并提前做好规划,对湖南复读生顺利参加高考至关重要。
在湖南复读教育领域,军事化管理模式已成为众多复读学校的标志性特色。这种以严格作息、统一规范、高强度管控为核心的管理方式,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人性化教育的广泛争议。探讨军事化管理的合理性边界,对湖南复读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湖南复读学校高强度的学习氛围中,“药物提神” 已成为不少学生的选择。咖啡因类饮品、功能性饮料甚至药物,被部分复读生视为延长学习时间、提升专注力的 “秘密武器”。
招生老师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