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为什么要开社会实践证明?
对湖南2025届高考复读生而言,综合素质评价档案须补充高三阶段后的社会实践记录。高校在强基计划、综合评价录取时,会重点核验该材料,缺失可能影响投档。
谁有资格开具?
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身份证及复读学校在读证明;
社会实践日志(含时间、地点、内容、个人感悟,不少于800字);
服务单位出具的《社会实践评价表》(加盖公章);
现场照片或视频3张(带时间水印)。
开具流程四步走
① 活动备案
复读生需在活动开始前3天,向班主任提交《社会实践申请表》,由学校德育处统一编号。
② 过程记录
使用“湖南综合素质评价”App扫码签到,每日上传服务照片与100字小结,系统自动生成轨迹。
③ 单位评价
活动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服务单位根据学生表现填写评价表,重点描述岗位胜任力与收获,加盖公章。
④ 学校审核
班主任初审真实性,德育处复核后上传至省级平台,下载PDF版《社会实践证明》,加盖学校公章即生效。
常见误区提醒
志愿服务证明不可由培训机构、个人名义开具;
时间不得集中突击,须分散在2个以上周末或假期;
上传材料命名格式:姓名+学校+服务项目+日期,避免系统退件。
证明的有效期
该证明仅用于2025年高考录取,次年复读需重新参加社会实践。建议保存纸质版原件至大学报到后,以备复查。
一句话总结
规范的社会实践证明不仅是高校“入场券”,更是复读生成长档案的关键一页,按流程操作,一周即可完成。
翻页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欢迎联系我们修正。
相关知识推荐
随着湖南2025年启动新高考3+1+2模式,日语试卷结构保持稳定(听力30分+知识运用40分+阅读50分+作文30分)。但需注意,2026年起可能增加口语测试,2025届或是最后一批享受现有题型红利的考生。
每年高考放榜后,湖南大批考生选择复读,但在签约缴费前,很少有人仔细研究退费条款。一旦中途转学或退学,才发现退费比例天差地别。本文以2025年湖南市场主流复读学校为例,用真实数据拆解退费规则,帮家长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
① 优先考察机构是否具备“日清周结”机制,确保当天问题当天解决;② 确认晚自习是否有学科老师坐班,而非仅安排班主任看管;③ 签订协议时写明“走读期间安全责任划分”,避免纠纷。 2025届长沙复读生,正在用走读的方式,把通勤路变成逆袭的起跑线。
招生老师
相关栏目